废气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工艺

5万亿“新基建”确定,下一个环保风口大幕拉开!

2020/6/3 14:46:39


碧水蓝天“环保服务中心”全国招募政策


碧水蓝天环保平台现全国招募“环保服务中心”合作伙伴,寻找有共同目标的合作公司,以多种形式协助并壮大公司或有能力的个人,把资源利用最大化,形成高效的能力互补的结构体系,共同打造碧水蓝天的环保事业。


全新合作方式,省级、市级全面招募,虚位以待,现在加入有更多福利……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咨询



这次两会,“新基建”可能是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0年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建设。
为了支持这“两新一重”,中央层面筹集了超过5万亿的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以及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

图为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这次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基建”,也迎来了高频曝光:

“融合环保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生态环境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环保产业突破自身技术天花板的最佳路径。”

—《关于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和产业园区加快环境综合治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从推进新基建入手,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恒秋



5万亿级“新基建”没提环保?

本届两会,“新基建”是刷屏的热词之一,杨元庆、马化腾、李彦宏、雷军、张近东等多位代表委员关注,集体为新基建代言。
杨元庆说,要着眼提升“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融合应用能力,加大数字基建力度,提高智能化公共服务能力。
李彦宏说,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燃料。
张近东说,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成为“新基建”中不可或缺的建设环节。
那边厢讨论得不亦乐乎,但环保企业的感觉似乎有点“凉凉”,“两新一重”中好像没有生态环保什么事。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两新一重”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具体包括: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包括: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加强重大工程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两新一重”的建设过程中,还非常欢迎民企参与。李克强特别指出,要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
说得挺热乎,但仔细一看,这里边说的都是5G、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修铁路之类的,似乎没有生态环保什么事。
5万亿“新基建”,真的与生态环保无关吗?

万亿级别“新蓝海”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两新一重”建设,体现的是“以民生为导向的、支撑内需扩大”的重大方略举措。不管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是重大工程建设,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图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中国网郑亮 摄

也就是说,“新基建”的核心精神是“民生”,不管怎么建,都要和民生息息相关。这方面,环保产业也有天然的优势。在很多场合,领导都提过,环保就是最大的民生之一。
从黄守宏解读来看,生态环保应该也属于“新基建”中的一部分,而且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无论在释放消费潜力还是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新基建”都将成为重要发力点。在浙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看来:‘新基建’现在占比小,但成长快,未来空间巨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有13个省区市发布了2020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

各地推出的数十万亿投资计划,一般是包含项目的总投资,大多在年度计划之内,在2020年一次性投资完成的并不多。据此,可以推算,针对环保领域相关的投资总额也将超万亿。


何谓“新基建”?

在上月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其范围,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尽管一场特殊情况让数字化、智能化体验里多少有些“被动”成分,但最终也没逃过“真香”定律。

而让环保企业更加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这也是接下来“新基建+环保”被加速“提上日程”的重要契机。

另据E20统计数据显示,这15个省市2020年度投资的6.35万亿新基建大蛋糕中,有4025亿的环境项目将于今年完成投资。


不仅扩容投资体量 更在于强化治理“硬核”


如果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发力环保产业的直接动因,广阔市场空间是环保产业发展的条件,那么“新基建”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是环保提质增效时代到来深层次的推手。

生态环保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具有不确定性,不少市场主体“望而却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怀平就此建议,围绕完善环境监测感知网络、加快环境综合治理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引导排污企业数据公开及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运营维护。

一端连接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环境治理需求。长远来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基建”涵盖的环境治理范围会越来越广,影响会越来越大。

面对环保存在的存量基础设施多、环境数据量大、设备互联互通率低、基层执法力量不足以及监管成本高等特点,“新基建”将支撑环保整体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成为以追求效果为核心的环境治理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为诸多细分板块赋智赋能。


从而大幅提高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环保运维成本。环境治理随之呈现出“高质量、系统化、效益化”的行业特征。

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方面实现关键应用技术突破,能够将环保智慧化共性服务需求的交付成果从工程型走向产品化、可复制化。

这也将成为环境产业抓住机会再次大跨步发展的契机,但相应挑战也很大。

要想承接这些项目,环保企业必须具备较好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能力,只有能够真正解决环境治理难题才能赢得市场青睐,而解决问题就要依靠技术储备。



碧水蓝天环保平台打造工业环保综合服务平台,为工业园区提供一站式环保综合解决方案。50人环保专家咨询团队,200个环保实操项目经验,有工业环保问题请随时发到“环保工匠”小程序,快速提交,5分钟响应!

服务官网:www.bishuilantian.com

咨询热线:010-65861787  18516975349

内容声明:信息来源于网络分享,仅供学习,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问题请联系删除。